由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编纂,傅璇琮、孙钦善、倪其心、陈新、许逸民任主编的《全宋诗》,是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规划和资助的重点项目。全体编纂人员经过12年的努力,终于完成了这项工作。一部72册、3734万字的煌煌巨著,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。
编纂《全宋诗》是一项规模大、难度高的工作。宋代历时300余年,诗人的数量和诗歌的数量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。以唐代为例,《全唐诗》共收2200余人,篇幅3,000,000字。而《全宋诗》所收入的诗人达到8900余家,是《全唐诗》的4倍;若论字数,是《全唐诗》的12倍。此外,清康熙年间编纂《全唐诗》时,已有明胡震亨的《唐音统签》、清初季振宜的《唐诗》等大型总集,可以作为编纂的基础,只需加以补充而已。而编纂《全宋诗》却没有这样好的基础,清吕留良、吴之振、吴自牧所编《宋诗钞》所收诗人仅100家,张豫章所编《御定四朝诗》中《宋诗》78卷,作者仅882人。编纂《全宋诗》,必须依赖现存的600来种别集,并广泛采集各种选集、类书、方志、笔记、诗话,以及其他各类图书资料,从中寻觅单篇散句。于是,书籍的搜罗,底本的选择,佚诗的辑录,异文的校勘,真伪的辨别,以及作家生平的考订,各种各样繁琐细致而又颇见功力的工作,摆在编纂者的面前,都要一一加以解决。而本书的编纂者们硬是以顽强的毅力和对学术高度负责的精神,耐得寂寞,认真地解决了一个个难题,圆满地完成了编纂工作。
本书作为有宋一代的诗歌总集,所收诗歌相当完备,长篇短制、断章残句,都包括在内。所收各家诗歌,又都详注出处,便于读者进一步查找。凡一诗互见数人集中或互见数人名下,而难以确定归属者,一律重收,并于题下注明又见。凡可确证误收或误题者,或移入存目,或归入附录,并说明理由。这些地方都可见出严谨的作风。
《全宋诗》所选底本颇为精当,校勘也相当认真。如杨万里诗,以原藏于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的宋端平间刊本为底本,校以北京图书馆所藏宋淳熙、绍熙间递刻本残本、四库本,又参校上海图书馆所藏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等,可以说杨万里诗最重要的版本都用上了。宋端平间刊本,是杨万里的长子杨长孺编定的,精善完足,十分珍贵,国内早已亡佚,选作底本是十分恰当的。又如,楼钥诗以北大图书馆所藏南宋四明楼氏家刻本《攻?集》为底本,是唯一恰当的选择。编纂者并不一概否定四库本的价值,他们经过认真研究,认为《四库全书》中的不少书在底本的选择上是讲究的,校勘也是认真的。那些由四库馆臣辑自《永乐大典》的集子,是后出同书的底本,理所当然可以作为底本使用。如王质的诗,《雪山集》以四库本为底本,校以乾隆孔氏微波榭钞本;王炎的诗,以四库本为底本,而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,都是有眼光的。《全宋诗》还注意吸取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,陆游的诗,以明末毛氏汲古阁刊挖改重印本为底本,并参校钱仲联先生的《剑南诗稿校注》;苏轼的诗,即交由孔凡礼先生点校。本书中一些诗人原来的诗集已佚,本书编纂者辑佚所得颇多,遂编辑成集,如钱惟演诗达到两卷之多,足见编纂者用力之勤。
《全宋诗》所附作家小传是根据第一手资料撰成,其中又有编纂者自己的考订,很见功力。凡正史有传者,则略言之;正史无传者,则据有关史料撮述其要,并注明出处。这些小传对文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,两宋诗歌的源流,各种诗派的承传,都可以由此进一步探求而得出圆满的结论。
在中国文学史上,宋诗堪与唐诗并称,形成唐诗之后的另一座高峰。近年来宋诗研究已在国内外广泛展开,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。《全宋诗》的出版是学术界盼望已久的,这部书一定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,进一步推动宋诗的研究,以及宋代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习俗等各方面的研究。可以预言,这是一部传世之作,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可取代的。